1.专业定位
通信工程专业是为适应国家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设立的人才紧缺型专业。在立足广东、服务广东、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指导下,本专业面对粵港澳大湾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现实,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通信专业技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效地为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服务。
本专业以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为基础,以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为支撑,结合通信行业发展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着重研究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本专业通过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培养目标
本专业本着“重人品、实基础、强能力、有专长”的指导思想,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 “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包括:
目标一:具备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成为该领域的合格工程师;
目标二:具备宽阔视野、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标三: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及创新能力;
目标四: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3.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4年,修满167学分方能毕业,符合学位条件的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规格主要包括:
素质方面:通过素质性和知识性的通识类课程教学,通过实习实践的教学环节,毕业生应具备健全人格、思辨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立志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的素质。
能力方面:通过知识性的通识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和实习实践训练,毕业生应具备专业思维、创新思维及知识运用的能力。
知识方面:通过学科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和实习实践训练,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电子信息学科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学科的基础性数理方法、电子电路原理与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编程方面的知识。
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如下能力:
能力1:品德修养:理解并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2:工程知识: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掌握通信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
能力3:分析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能力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通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能力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能力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能力7: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能力8: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能力9: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能力10: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能力11: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能力12: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能力13: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实践教育三大模块。
通识教育课程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包括:形式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知识等。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类、艺术鉴赏类、自然科技类、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类5类课程,其中艺术鉴赏类、人文社科类课程为理工类专业必选。
学科教育的学科基础课主要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现代移动通信、现代交换技术与应用、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专业选修课共有16门,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原理与应用、光纤通信、电磁场与电磁波、工程制图与CAD、Linux技术与应用、鸿蒙系统开发与设计、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等。
实践教育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个人拓展实践。基础实践包括:军事技能训练、思政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专业实践包括:课程设计、Capstone实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5.团队队伍
本专业共有专任教师 10 人,兼职教师3人。
职称结构: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5人,实验师/工程师1人,助教2人。
学历结构:博士4人,硕士6人
本专业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建立了3个专业方向的教学团队,学科基础与专业领域充分融合,教学团队活动制度化常态化,依托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探讨教学问题,互相交叉渗透,共同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实现专业教育的整体质量持续改进。
6.教学条件
本专业师生学习互动的教学条件主要包括三大块:教学楼课室,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和通信工程实验中心。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设备运行良好,完全能够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专任教师每周都安排课外辅导时间在办公室进行课外答疑与员工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
(1)教室
每间多媒体教室均配备有电脑、多媒体投影仪、黑板、固定麦及移动麦,教室的电脑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能定时更新,满足教学要求;制图教室除具备多媒体教室的设施外还配备了投影机、画图桌椅;语言类课程如英语听力部分则在专门的语音室上课;与计算机辅助相关的课程在计算机实验室授课;实习实验在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和通信工程实验中心完成。
(2)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中心有实验设备1833台(套),设备总价值约907万元。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设18间实验室,拥有频谱分析仪、3D打印机、高精度数字万用表、交流功率计等先进的实验设备。下设5个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员工培养动手能力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基础设施。
(3)通信工程实验中心
通信工程实验中心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中心有实验设备1481台(套),设备总价值约773万元。通信工程实验中心设9间实验室,拥有TD-SCDMA网基站,二三层交换机、路由器、SDH光传输交换机、DSL交换机、EPON宽带接入设备等先进的实验设备。下设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员工培养动手能力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供基础设施。
7. 其他
本专业通过行业认证,证明个人能力在某一技术领域达到的级别等级。拿到认证证书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拿到2个创新学分方能毕业。
本专业认可的认证包括:思科认证、华为认证、新华三认证、人社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认证通信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百度认证、企业培训、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专项技术水平考试。